作者:通途交通培訓 發布時間:2023-09-07
“滴滴滴……”下午3點過,司機李波的鬧鐘響了。避免錯過出車時間,他特地買了這個。
5月初,李波開始在上海跑網約車。兩個月來,他都住在車上,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,為了賺夠流水,他大約有15個小時在路上。
為了不錯過出車時間,李波買了一個鬧鐘。受訪者 供圖
疫情之后,網約車司機急速增長。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,今年1至6月,新核發網約車駕駛員證約70萬本。今年5月,海南三亞發出網約車市場飽和的預警,暫停受理發放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。廣東珠海、山東濟南、四川遂寧等城市也發出了飽和預警。
司機們接單越來越難,而這不是隨時可以退出的游戲。在平臺、租賃公司、司機組成的鏈條里,司機身處末端,他們需要提高工作時長和強度,來覆蓋經營成本,還有一些背負債務入行的司機,很難有其他選擇。
派單像是看不見的手,即使是最有經驗的司機也難以摸清算法的秘訣,但有一條是確信的:跑得多,分值才會高,才有可能接到好單。利潤走低,跑得更多,安全風險也隨之而來。在“卷”起來的車流里,司機們就像是困獸之斗。
公開信息顯示,自7月以來,交通運輸部及至少7個城市相關部門約談網約車平臺,要求規范競爭,清退不合規車輛,維護從業者合法權益。而8月24日的交通運輸部發布會稱,截至7月底,各主要網約車平臺、互聯網道路貨運平臺公司均已公告下調抽成比例或會員費上限。
網約車“紅海”
后備廂里,李波準備好了被子、茶葉、洗漱用品。他思維活絡,很快摸清了“居無定所”的竅門:一些建筑工地有洗浴間,他給門衛遞包煙,兩三天去一次;五六月上海溫度高,他把雨刮器撐開,晾干薄短袖。
李波覺得自己是網約車司機中的“典型”。他在江蘇做過七八年銷售,2019年底投資了兩家實體店,結果趕上疫情,到去年虧損了170萬。為了還債,今年5月初,他進入了網約車行業。
31歲的新司機邱天逸是“稀里糊涂”入行的。他是湖北人,在上海待了十幾年,進過廠。今年年前,他辭了職,經朋友介紹,認識了租賃公司的業務員。業務員天天給他發來其他司機日流水破千元的截圖。“給你誘惑,就加入了。”邱天逸說。
網約車市場已是一片紅海。6月,上海市人大代表、大眾交通集團董事長楊國平在接受媒體采訪表示,上海的巡游出租車和網約車合計已超過11萬輛,高于上海對“十四五”末本市出租車8.8萬輛的規模預測。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也發布通告,自2023年7月22日零時起,暫停受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車輛營運能力核查業務。
剛開始,邱天逸信心滿滿,每天給自己定下流水800元的小目標。第一天,他沒有經驗,只跑到四五百塊。半個多月后,他熟悉了平臺和道路,一天能接到二三十單,跑到六七百塊。他發現,要實現截圖里的流水“破千”太難了。除非,扛住一天十五六個小時的出車時間。
這還只是沒扣除成本的流水。邱天逸租的是一輛混動車,租金5500元,一個月油費3000多。為了省錢,他住在郊區一棟自建房里,每個月房租幾百元,有個院子可以免費停車,再除去飯錢,他一個月大概能掙八九千。
老司機們已有共識,這行越來越難賺到錢了。司機曹小寶在上海跑了近兩年車,他先是租車跑了半年,后來買下一輛二手車。他記得,2021年那會,前一單還沒結束,下一單就提前進來了。一天下來,他連上廁所、吃飯的時間都沒有。現在,他得空車等個十幾二十分鐘才能接到一單。
小城的機會更少。去年6月,38歲的劉立江在老家貴州的縣城,用自己的車開起了網約車。他記得,剛開始時,一個月能有過萬元的流水,到了年底,連9000元都跑不到。有時他在路邊停下打完一局“吃雞”,大約三十分鐘,單子還沒來。
今年5月,他下定決心來上海,碰碰運氣。那天下午,他一下飛機就去租了輛車,簽了三個月的合同,既興奮又忐忑。車開出去當天,就跑了300多塊錢流水。“感覺單子好多啊。”他回憶。
“卷”起來的司機
司機們不得不“卷”起來。
每天六七點出車,晚上十二點后收車,劉立江經常收到平臺強制下線的提醒,有時是計費時長達到4小時,必須下線休息20分鐘;有時是總計費時長達10小時,需要收車,6小時后才能繼續接單。那時,他實際出車時間往往超過了15個小時。
劉立江的車開得穩,即便是在晚高峰期間擁堵的市中心,車也很少急剎。只是一天下來,肩膀酸痛,腿也僵硬,他買了一把筋膜槍,受不了時就對著肌肉打打。
6月初,作為緊急聯系人,劉立江的愛人收到平臺發來的短信:5月29日至6月4日,XXX的工作時長遠高于95%的司機,請每日保持7至8小時的充足休息時間。
連著跑了半個月后,劉立江終于決定休息一天。但那天他8點就醒了,再也無法入睡,硬撐到中午,他還是忍不住出車了。
去年6月,劉立江辭去體制內的工作——他做工程項目虧了錢,4000元一個月的工資撐不住幾十萬的外債。“不出去,感覺錯過了一個億。”他笑著說。
那一天,劉立江的打車軟件在線時長8.7小時,流水400元出頭。
在李波看來,網約車的收入跟時間投入成正比。到上海之前,他試著在南京跑了3個月車,要求自己每天出車13至15小時,確保能堅持下來——年底前,他要還掉10萬元的貸款。
就算做過壓力測試,臨場還是遇到了突發狀況。到上海沒兩天,李波就被扣罰了。那天,他停到一家飯店門口接乘客,沒注意是黃線,結果被扣了一分,罰款300。這意味著他那天白干了。
最近李波開了直播,有人問他網約車好不好跑,他回復:“但凡有其他的行業,或者是有穩定的收入,就不要來碰網約車。”
一位司機說,晚上在高架橋上,看到“豐田、榮威、別克”的電車,基本都是同行。實在沒有訂單時,司機們只能選擇接特惠或者一口價。
記者獲取的某平臺特惠快車收費明細顯示,一份未給予乘客優惠的19.36元訂單,駕駛員收入13.8元,平臺抽成比例為28.7%;另一份原金額為55.35元的訂單,在給予乘客優惠20元后,乘客支付35.35元,駕駛員收入34.2元,平臺抽成3.3%,駕駛員收入占訂單原本金額的比例僅約60%。
在司機們的微信群里,曾有人轉發呼吁關閉接特惠功能的帖子,600多字的消息在同一天被轉進同一個群4次,但回音寥寥。有司機后來發言:“我們誰都討厭特惠,但有時候為了生活沒有辦法。”
曹小寶也不得不接特惠訂單。去年,他跑十三四個小時,就能有800多元流水,現在要達到同樣的數額,要多跑一個多小時。以前,他每周會約著朋友到燒烤店吃點串。現在他減少了出去吃飯的次數,回家后喝瓶啤酒,點個外賣炸雞或者烤串,是他一天中最輕松的時刻。
在上海寶山區的一處充電站,曹小寶和另外兩位司機合住一間屋子,毛坯房,不到十平米,擺了兩張高低床后,中間只能站下一個人,房租每人每月300多元。
曹安公路附近充電站內一處飯堂,午夜,司機們在這里用餐。澎湃新聞記者 何沛蕓 圖
兩位室友更拼,曹小寶幾乎見不到他們的面。
室友迪哥今年49歲,是江蘇人,從2018年就開始在上海跑車,經歷了許多司機羨慕的好時光。
當時,平臺競爭大打補貼和獎勵戰。迪哥記得,有時候一天下來,光獎勵都能達到五六百元。今非昔比,2023年6月,迪哥跑車十多天,總共收到了491元獎勵。
他是跑得最“狠”的那類司機。五年前,他每天就跑十五六個小時,隨著年齡增長,如今他有些力不從心:大腿時不時就疼痛,腰也直不起來。前幾天,他沒有休息好,次日的早高峰差點兩次追尾。
最近,他決定作出些微妥協:開車時,把座位多調幾個角度,隔一會換個姿勢。
與系統“斗”
“兄弟們是時候發自己的成績單了……我們的目標是每天破千,反復思考一下,今天把時間浪費在哪里了,為什么沒有搞到錢。”每晚11時許,30歲的吳毅會在網約車車友群里露面。他跑車大約5年,是小有名氣的直播博主。
司機們都樂意把流水發到群里。一位常響應吳毅的司機說,跑車枯燥,算是給自己增加一點動力。
群里的對話幾乎沒有休止的時候,“優質訂單”是聊天中的高頻詞。司機們被派到好單,發到群里分享,遇到起步價的“毛單”,忍不住吐槽。大家都想知道,別人是怎么接到“大單”的。
吳毅是群里的“大佬”。他喜歡開單價高、不堵車的夜班,也對這座城市的生物鐘了如指掌,“(凌晨)一兩點吃點夜宵,兩三點ktv下班,四五點有趕飛機和火車的人了,六點就有學生開始上學。”
5月15日至6月11日這四周,吳毅的流水總計超過3萬元。6月9日,他一天的流水甚至達到了1647元,這是許多司機流水的兩倍。
“養”賬號、和系統“斗”,是他向新司機分享的訣竅。在吳毅看來,平臺的派單系統是“聰明”的大數據。司機需要避免被系統打上標簽,比如不要被提醒疲勞駕駛;要天天跑的話,告訴系統這個賬號是全職司機;注意不要被乘客投訴。
網約車平臺公示的規則能印證吳毅的經驗:司機們通常有一個分數,有的平臺稱為“口碑值”,有的是“服務分”,這個分值背后是一套復雜的評價系統。
司機們普遍認為,賬號分數越高,被派單的可能性越高,訂單越優質。而對于新司機來說,賬號等級的增長就像游戲里升級打怪。
在某網約車平臺上,司機被從青銅到鉆石分為5個層級,要達到最高級,需要成長值18000分,服務分達到90分(基礎分60分)。然而每月的成長值會清零,這意味著,一旦司機們停止出車或少出車,次月賬號的等級就會下滑。
還有一些在坊間流傳的“攻略”。比如在吳毅看來,“一天里不要多次去機場,會接不到單。”這難以驗證,司機們只是在算法黑箱中苦苦摸索。
吳毅明白,最靠譜的秘訣也是最樸素的道理:時間和付出占90%,其次是經驗,最后需要一點運氣。
有新司機在這套系統里感到挫敗。作為新手的第一個月,邱天逸總是接到起步價的單子。他興致勃勃地研究了平臺規則,第二個月,服務分就漲了十幾分,接到了一些遠程的單子。
但漸漸地,他有種被控制的感覺。通常,司機們通過平臺熱力圖來識別訂單分布,乘客呼叫越多的區域,顏色越紅。而邱天逸發現,有時自己所在區域是紅色的,系統卻沒有派單給他,“系統給你單子,讓你跑多少你才能跑多少”,他感到茫然。
邱天逸意識到,跑車和在廠里上班沒有本質區別。“(基本)一小時流水50塊,跑十幾個小時,才能達到(流水)標準。”
最終讓他泄氣的,是一些難言的委屈。有次,他被一名乘客投訴繞路,封號三天。但實際上,乘客定位的酒店門口是一條單行道,必須從前面的路口繞一圈。邱天逸試著在平臺上申訴了三次,都沒有通過。
被“捆綁”的自由
在上海跑的網約車,許多都是由外地司機駕駛。他們從租賃公司租賃或購置一輛合規的運營車,簽訂合同,即可加入司機大軍。
在低門檻、靈活就業的表象外,司機處于利益鏈條的底端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博士研究生趙磊發現,網約車平臺、租賃公司和網約車司機三者之間圍繞“合規車”形成了責任分攤、成本轉嫁的利益鏈條。
她在論文《被“車”捆綁的自由——T市W網約車平臺勞動控制研究》中指出,網約車平臺不直接與網約車司機建立勞動關系,而是與租賃公司合作,將購車成本、風險等分攤于租賃公司;租賃公司則通過賣車、收取管理費等獲利,也甘愿為平臺“背負”成本與責任。最終,租賃公司將車款、商業營運保險、管理費等費用打包在車價中,向司機收取。
2020年趙磊做田野調查時,有司機曾和她計算過開車的成本。“每月還貸3500元,再加上電費、保養、保險等費用下來,一個月的成本約5000元。”她認為,網約車司機承擔的經營成本牽引其勞動過程。司機不得不不斷延長工作時間、增加工作強度,他們背負的成本也抬高了退出的壁壘。
長時間駕駛帶來的是安全風險。據報道,2022年深夜,杭州市一名網約車司機在連續駕駛5小時后,超速接連撞上了在公交站臺內等候的市民、公交站牌和綠化帶,造成一人死亡。2023年,北京一位40歲的網約車司機陳某某被發現猝死在駕駛座上。從3月11日至4月3日,陳某某連續出車24天,平均每天出車時長10個小時,最長的一天平臺在線20.8小時。
在澎湃新聞的采訪中,司機們表示,為了提神,他們會趁著咖啡店優惠活動,一次性買兩杯美式放在車上。也有司機常備風油精,紅牛則是喜歡開夜車的司機不可少的飲料。一位司機說,困了就抽一根香煙,緩解疲勞,多的時候一天抽一包。
實在熬不住,他們便找個能停車的地方,放平駕駛座椅,小憩一會。但在城市中心區域,停車位置并不好找。曹小寶的違章記錄里大多是“違停”,他習慣趁中午單量少時停在路邊休息,有時醒來,窗戶上已被貼了罰單。不過他也遇到許多好心的交警,“會敲窗戶(提醒)”,叫他起來。
“他們在勞動過程之前便被資本所‘俘虜’,被牢牢地捆綁在‘合規車’上,為盈利而不得不‘自我剝削’。”趙磊在前述論文中寫道。
還有一些隱形的“坑”很難避。2021年,老司機迪哥首付5萬“以租代購”買了一輛油車。后來,他身體出了問題,需要休息一段時間。因為沒錢還月供,租賃公司便把車收回了。那一次,他賠了近二十萬元。
2022年年中,他不得不再租車,交了押金和租金一共17500元,卻發現車開回去充不上電,只得送回公司修。過了幾天,公司失聯了。
迪哥報了警。他回憶,警方說這屬于合同糾紛,建議他去法院起訴。律師費要好幾千,迪哥最終沒去。
實際上,上海警方曾把類似的車輛租賃糾紛定性為一種新型詐騙手法,包括虛假廣告吸引司機面談、設套簽訂合約、刻意制造違約從而強占押金等。
迪哥終究是不能停下來的中年人。他后來借了幾千塊錢,又新租了一輛車。
2023年6月下旬的一個晚上,已過午夜,曹安公路附近的一處充電站里擠滿了車,有的車在附近排隊,等待空置的充電樁。迪哥常來這里,他說這是上海少有的不收停車費的地方,充滿電,司機可以休息到六七點早高峰前。
6月下旬,迪哥到曹安公路附近的一處充電站過夜,這里停車不收費。澎湃新聞記者 何沛蕓 圖
“嘎吱。”他熟練地把車后座折疊起來,和后備廂形成一處四方形的空間。迪哥身形微胖,穿一件黑色短袖,他把自己擠在四方形的對角線上,身下是兩個落差有十幾公分的方塊,睡著不舒坦,但他習慣了。
迪哥把車后座折疊起來,晚上就睡在這個狹窄的空間里。澎湃新聞記者 何沛蕓 圖
留下的,離開的
跑車前,迪哥做過木工,在工地上開過塔吊。在他看來,和過去相比,跑車的苦只是“毛毛雨”。
今年,他的愛人診斷出甲狀腺癌,做了手術。大女兒專升本考上了,兒子馬上中考,孩子讀書等著錢。家里老母親身體不好,長期服藥,是迪哥的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負擔著醫藥費。他在心里記下了這筆賬,“總歸是要給的”。
目前,他租車的公司給雙S司機租金減半——這是租賃公司根據高峰時長和服務分,給司機評的級。迪哥算過,理想的話,他一個月收入能達到近2萬,足夠維持家里開銷了。
“人總要做出調整,你在這一行能掙到錢,就會一直做下去,如果掙不到錢,肯定要想辦法的。”迪哥抱著積極的心態。
只是一則新聞讓他隱隱擔憂,有平臺計劃在2025年推出首款量產無人駕駛新能源車。迪哥有時想,人工智能會不會把網約車司機淘汰?到時候他年紀大了,種地養不活家里人,學什么手藝也不現實。
而對曹小寶來說,開網約車只是短暫的過渡,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。
曹小寶28歲,長了一張娃娃臉,卻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。獨自待在上海,他很牽掛在老家淮安的家人。
每隔一個多月,他會回家三四天,去看望兩歲多的兒子和不到一歲的女兒。出發前,他在網上買好遙控汽車、巧克力,作為孩子的禮物。快到家時,他會繞到菜場,買上小龍蝦或是魚,帶回家做飯。
再返回上海的那幾天,他就要花更多的時間更努力地接單,填平損失的單量和系統評分。他算了算,到上海近兩年,他給老家寄了大約10萬元,付了房子的裝修款,覆蓋了家庭日常的開銷,沒有攢下什么。
好在,買車的分期款還剩三四個月就還完,到時候,他就不用再交每月7200元的月供。他盤算著,如果一天能跑800元,一個月就能拿到約2萬元。再開一年車,積累點資金,也許能回家開個小超市,每天見到孩子。
最初接單的滿足感過后,劉立江也對這種漂泊的生活感到疲憊。5、6月份,他的流水基本在700元左右。最高的一天是5月31日,他跑了近900元,平臺記錄那天他出車時間接近16小時。
有時他路過機場,看到飛機轟鳴,忍不住想起1700多公里外的家。他和一位司機朋友一度會開到曹安公路的一棵樹下收工,那是他們的落腳點,這樣看上去“至少不是一個流浪漢”。
劉立江租住的充電站內,午夜過后仍有許多車在充電。澎湃新聞記者 何沛蕓 圖
一位上海租賃公司的工作人員說,今年年初,有許多新司機來租車,“車都不夠”。但三個月后,一輪租期結束,大部分新司機們都沒能續約,他們在“不知具體情況下進入這行,結果掙不到錢”。
6月13日,是邱天逸租車合同到期的前一天。為了把油箱里的油耗完,他從下午一點跑到次日早上六七點。一路上,他開足了空調,跑個四五單累了,就在路邊休息一會。
邱天逸是心思細膩的年輕人,喜歡旅游,會拍夕陽和飛鳥、粉色的晚霞、夜里靜謐的街道。但過去兩個月,他只能路過這些風景。因為作息不規律,他總是在睡眠中途醒來,身體和精神都感覺疲乏。
臨近中午,邱天逸去公司退掉了車,回到住處后,沉沉地睡了2個小時。他太累了,沒有做夢。未來要做什么,他還不知道,但他決定先休息兩三天。
(文中人物除趙磊外,均為化名)
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本文給好友
上一頁:網約車圍城:百萬司機涌入
下一頁:返回列表